傳統外貿工廠在疫情影響之下,訂單腰斬甚至全軍覆沒是不爭的事實,關鍵在于如何挽救,重新煥發生機才是這幾年的重中之重。
轉型,是近些年來,傳統外貿行業不少企業都在做的事情。只不過,有些企業仍在徘徊、有些仍在半途,而此次疫情則將加速傳統外貿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過程。
在疫情過去的幾年中,很明顯的能夠看到外貿企業出現了以下幾點轉型思路:
1、產業轉型:經營“服飾”的轉型做“口罩”了;
2、轉型B2小B:注冊了阿里巴巴國際站和環球資源,也接小B訂單;
3、跨境電商:不少傳統外貿工廠轉做亞馬遜、eBay、速賣通、Wish、獨立站等;
4、擁抱互聯網:通過網上廣交會,阿里國際站網交會等線上展會獲取海外訂單;
5、轉內貿:觸達國內電商,比如拼多多,開展“地攤經濟”、為線下超市供貨。
這其中,轉型B2小B成為眾多工廠發展的主要方向。為亞馬遜等跨境電商賣家供貨這樣的通路由來已久。過去許多工廠對小單不屑一顧,但是根據觀察,小單利潤更高,有時候一個大訂單做下來,還不如多做幾個小訂單賺得多。
同時,近段時間以來,各地外貿企業在阿里國際站開起了賬戶,并布局阿里國際站快速交易(RTS)賽道。這是由于海外消費需求加快線上化,海外貿易鏈條的中間商倒閉,釋放出大量小額(碎片化)訂單需求轉移到線上。